新闻

2025年10月
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东莞工商总会刘百乐中学 - 2025年10月
自主学习糅合AI 培育未来新一代
东莞工商总会刘百乐中学秉持「博学力行」的校训,致力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人才。学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学与自主学习,并透过智能阅读平台提供个人化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信成长」的过程中发掘潜能。为实现因材施教,学校实施小班分层教学,并投放大量资源于英语教育,包括聘请四位全职外籍英语教师,推行跨学科词汇手册及循环写作革新课程,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活用英语。同时,学校不仅提供48个多元联课小组、海外交流团及社区服务计划,实践「服务学习」理念,还设有丰富的奖学金制度,全面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建立自主学习文化 培养终身学习者
黄校长指出:「本校积极推动自主学习文化,让学生成为愿意和学校一起成长的学习者。」为此,学校成立「自主学习组」,透过个人化学习策略,协助每位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与路径。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应对与反思能力,在入学面试中常会询问同学在过往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停滞不前的时刻是如何面对并尝试克服。
学校推行多元自主学习模式,包括课前预习、同侪协作及反思总结等策略。教师团队定期评课与教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跨学科专题研习让学生从资料搜集、分析思考到成果展示一手包办,培养主动探索及解难能力。透过「预习-发现问题-交流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反思改进」的学习循环,学生不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更建立起持续学习的积极态度。
人工智能融入语文学习 培养未来数位公民
学校将AI技术全面融入各科教学,让学生在真实应用中掌握数位素养。学校推行「自携装置」(BYOD)计划,结合AI工具辅助学习。例如英文科运用AI作文批改系统进行语法检测,使教师能更专注于内容及行文指导,训练学生善用AI提升效率,而非过度依赖。中文科引入AI图片生成功能教学成语及诗词,训练学生用文字撰写提示词。他们需详细描述成语意境作为提示词,AI据此生成图像,深入理解成语及诗句内涵,而不只是呈现结果。
初中推行智能线上阅读计划,AI系统按学生阅读习惯与兴趣推荐个人化书单,藉广泛英文阅读提升语文能力。高中则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DSE英文阅读卷强弱项,进行等级预测与错题分析,提供个人化学习建议。学校强调,学生须具备扎实基础与多媒体素养,才能善用AI整合资讯、明辨真伪,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者与问题解决者。
深化英文课程 自信迎战DSE
黄校长表示:「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我们通过『循环写作』改革和制造真实语境,让学生逐步内化知识,从容、自信地应对挑战。」英文科以「生活化内容、循环运用、分层支援」为原则,让学生逐步内化知识与技能,减轻考试压力。英文科各级以五大生活化主题,让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三轮写作:首轮透过范文掌握结构与格式;次轮运用「TREES框架」师生共构仔细内容并即场完成草稿,由教师面批修正;第三轮透过AI平台即时检测文法,教师针对阐述能力,连贯性及文本风格给予细致回馈让学生自行修正,实践「过程写作」。
学校更重视将英语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咖啡厅享用下午茶、到超级市场购物、参访香港地标等活动,在真实场景中运用生活化英语,并由学生以外语向外籍教师介绍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课室学英语」。同时,透过跨学科活动,如英语时装周、海洋公园动物摄影诗创作等,学生在沉浸式英语环境中结合视觉与音乐元素,强化语文应用。学校亦编制跨学科词汇手册,涵盖多学科专用词汇,并于英语课提前教授相关句式,使学生修读其他科目时更得心应手。
创新科技融合学习 STEAM教育结硕果
学校STEAM发展获教育局到校支援,持续优化学与教,将课程及创科跨学科协作进一步系统化:中一Micro:bit遥控小车,融合科学测试、程式设计、工程与数学;中二进阶超声波避障小车,应用超声波原理;中三设计智慧家居模型,整合多感测器、人脸识别及Python程式设计。学校STEAM强调跨学科融合,如数学与电脑科植物数据实验,以Excel分析数据,将抽象公式可视化,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打造前瞻学习社群。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STEAM比赛,并屡获殊荣。例如在「梦溪少年谈」国家成就科普计划青少年创科实践挑战赛中夺冠;「MEV机动电能车大赛车壳设计比赛」夺亚军;「2025 Innobot亚太区STEM AI 科技创新挑战赛」获铜奖;「MakeX机器人挑战赛」获一等奖;学生于「新世纪机械达人挑战赛2025」获得多项二等奖及技术奖;「大湾区中小学智慧搜救挑战赛」获三等奖;「Spatial Computing 空间计算应用挑战赛」中获优异奖。学术方面,「全港中学生人工智能问答比赛2025」获铜奖,成绩斐然,足证学生创新与解难能力。
全方位学习经历 拓展国际视野
学校与七间澳门及内地姊妹学校缔结,共同推动区域教育交流。黄校长指出:「通过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建构知识,成长为兼具国民意识与国际视野的人才。」今年七个学科协作的四川文化交流团成为亮点,学生亲身考察古蜀文明、品尝川菜,并与成都学生深度交流,共同探索当地文化。返港后,学生运用Canva制作电子报分享心得,提升多媒体应用能力。
海外方面,学校举办澳洲英语文化交流团,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实践跨文化沟通。本地活动同样丰富,「本地历史艺术游学团暨工作坊」安排学生考察围村建筑、品尝盆菜,并制作木结构模型。另透过「Fun识香港」历史自主考察校内比赛,以平板打卡解题进行游戏化学习,深化本土文化认同。
学校亦推出多项特色活动,扩阔学生学习经历,例如手语及急救课程、扭气球班等。学生更透过水耕种植实践生物科知识,将课堂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学校特别重视艺术与社区服务的结合,透过「福全百乐」艺术挥春送暖活动及「艺想社区」陶艺计划,引导学生走出课室,与区内长者共同创作,体现「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的全人教育精神。
多元才华展风采 体艺科研创未来
学校重视学生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参加不同数理比赛,同时提供系统校队训练,包括篮球、手球、足球、花式跳绳、田径、野外定向、中乐、舞蹈、英文辩论及奥数校队,助学生尽展所长,同时设立超过40 个学会及兴趣小组陶冶学生性情。
学术科研方面,学生夺得「2024粤港澳大湾区数学精英杯大赛」冠军、「泰国国际数学竞赛」铜奖、「2025亚洲物理碗挑战赛」全场冠军及「粤港澳大湾区资优物理及科学常识比赛2024」等国际赛中屡获殊荣。艺术文化领域同样出色,学生于音乐节及朗诵比赛夺得金、银、铜及冠亚季等奖项,充分展现才华与成就。
体育方面,定向队于「香港学界定向锦标赛(短距离)2024/25」获新界地域女子全场冠军等多项奖项;田径队姚梓朗同学于「大埔区分龄田径比赛2024」男子青少年C组100米及200米夺冠。足球队于「青少年五人足球比赛2024」获亚军;手球队于2024-2025沙田及西贡区校际手球比赛(女子丙组)获亚军。